官方微信:gwzcsy


招生热线:400-8366670

                 


关于我们
共研教学评 赋能同成长——增城区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主题研讨活动
来源: | 作者:gwzcsyxb | 发布时间: 2023-04-07 | 490 次浏览 | 分享到:

共研教学评

赋能同成长




明媚春光百花放

灼灼其华共教研



为进一步加强区校教研联动,深化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2023年3月22日,增城区兄弟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一行十六人,来到广州理工实验学校,开展“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讨活动。


九年级物理

第一节课,由广理实验李素娜老师执教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复习:浮力》

本节课,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清单梳理,课堂学生之间互评,交流疑惑、难点之处,达成一致共识。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明确本节课重点复习目标。


以“奋斗号深潜器挺进深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09m处成功坐底”为情境,把深潜器这一复杂模型转化为可以通过加、减细砂改变自身重力的简单模型,复习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并运用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决浮力的相关问题。


课堂上始终以模型为研究对象,结合电子秤这一测量仪器测得排开液体质量的不同数据,运用问题链的形式展开教学,课堂中以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围绕评价任务,从求模型重力,到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最后运用受力分析解决浮力问题,由易到难,帮助学生构建浮力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


课堂上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把课堂评价融入学习活动之中,学生积极思考,展示分享,分享学生点评,老师进行总结,整节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复习浮力知识,落实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八年级物理


第二节课,由广理实验陈勇老师执教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由学生手推拖车从静止到运动、再到松手运动过程,抛出问题: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原因是什么?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科学家伽利略对力与运动的阐述。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围绕四个问题:如何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如何比较运动的距离?如何比较速度减小的快慢?如何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由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展示,达成共识,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要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展示分析得出结论。



针对速度减小的快慢这一难点,设置了速度传感器记录V-t图像一情境,先由学生依据实验,尝试画出图像,再次展示、交流、评价,老师出示问题:若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不受力的作用,小车的将会做什么运动?图像如何呈现?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并画出图像。



最后用共享课堂的优质视频进行佐证,从而顺势得出:运动的小车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整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讨论中、展示中、问题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课堂气氛热烈,收获较好效果。


评课研讨环节


图 | 黎业登老师主持


会后,增城区特约教研员、挂绿实验学校黎业登老师主持了评课研讨环节。




首先上课的老师介绍了两节课的设计思路,接着观课的各位专家、骨干教师分成三个小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等多个环节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讨论,达成共识,由教师代表发言。


TEACHER'S SPEECH

中新中学 梁兰桂老师

01

《浮力复习》一节的亮点: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传递中国现代科技力量——奋斗者号;课堂问题设置,逐步进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

同时她也给出建议:个别问题,学生懂了老师就不需要过多点评,要关注到部分优生做题的进度,合理调配好时间。


TEACHER'S SPEECH

华商外语实验学校 董小雪老师

02

《浮力复习》一节从课前知识清单准备,学历案的选题,复习思路的开展做的比较好,学生课堂表现积极主动,课堂效率高。

建议:可以多渗透一些物理学史的故事,引导学生向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学生对“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仍有困惑,可以通过一个漂浮的空心物体分析排开液体体积是哪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克服这一迷思概念。F浮=G排这一原理,需要强调适用条件,课堂上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需要重点强调,教师的音量可以再大些。


TEACHER'S SPEECH

朱村中学 吴敦科老师

03

《浮力复习》一节,以奋斗者号为情境,培养民族自信,通过建模后,不断改变条件,呈现问题,串起相关知识,层层递进,课堂通过学生互评能交换思想、实现优生帮助弱生效果,这样的复习模式值得学习,希望通过教研,建立资源库,分享优质资源;

同时也有老师建议:从奋斗者情境到模型,过度比较跳跃,可以用箭头表示过渡,更加直观容易接受;浮力产生的原因机制可以强化一下;通过回顾实验复习阿基米德原理更能加深印象。


黎业登老师表示赞同各小组的观点,两节课的设计都有不少值得大家借鉴学习的地方。


同时,他也建议:以教材为本,领悟教材中的实验主题是如何抛出的,在“阻力对运动影响”实验中,还可以大胆让学生尝试去猜想,把控制变量法真正落实到位,渗透核心素养。

师生携手共成长

图 | 陈燕刚老师

最后,广州理工实验学校陈燕刚老师作主题分享《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陈老师分享了在学习有效教学的一些体会,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



提到兴趣培养对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依据课标,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当堂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同时,课堂不断用评价来关注学习结果。



他也分享了李水林老师关于元认知教学的理念,学习元认知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最后他也分享了本校初中物理科组在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向上滑动阅览


一、复习课前,利用必备知识清单,完成核心知识、问题填空,自评后生生互评,互相讲解,发现问题,完成对核心知识的初步认识。


二、依据课标、教材、中考方向,明确复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情境和习题,解决课堂“学什么”的问题。


三、依据课标要求,设计恰当的评价任务,解决“如何知道学生到达那里”的问题。


四、复习材料,要凸显核心知识建构过程,在中考原题上,加入思维方法,在纸面上让学生呈现出来。


五、当堂及时自评、互评、师评,评价采取课堂观察、活动呈现、随堂小测多种形式。




品质教研谱新篇

会后,广理实验科组也进行了内部的评课,认真学习了各位优秀教师的建议,进行了教学反思:

1

《牛顿第一定律》一节课,开头引入时间过长,进入主题慢了,影响了后面的进度,可以直接从学生推车的情境直奔主题;

2

教师在组织语言时可以更精简一些,提问问题,要言不烦;

3

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宜过多;

4

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合理些,让课堂的内容更加完整充实,核心知识建构时间更长一些;

5

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更长的木板,便于学生测量时间;

6

《浮力复习》一节课,从奋斗者号到模型的提出,存在过渡略显生硬,可以在版面布局、图形过度上重新设计,让学生有代入感,也能体验到学习物理模型建构的思维,最好把这个模型做出来,模拟整节课的过程,让整节复习课基于真实实验数据开展;

7

教师授课时可以在重要的地方加强语调一下,同时,对于学生展示结果的点评,要多加入一些鼓励性话语,给予适时的鼓励。下一步,科组也会根据老师们的建议,进一步优化这两节课的设计。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得到了教研员李水林主任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也感谢到场参加活动的各位老师,我校初中物理科组还有很多需要向各位同仁学习的地方,接下来我们也将结合我校初中部正在开展的二维三环“读思达”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初中物理教学评体一化教学的探索,借助教研活动,不断学习,给自己赋能,与兄弟学校的老师一同成长!

官方微信

广州理工实验学校

电话:400-8366670

邮箱:admin@gzisths.com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团结山口路169号(镇龙地铁站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