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gwzcsy


招生热线:400-8366670

                 


关于我们
【美术组教研】共享共研共成长——聚焦新课标,构建新课堂
来源: | 作者:gwzcsyxb | 发布时间: 2023-01-05 | 218 次浏览 | 分享到:

观摩 研讨 提升



聚焦新课标

构建新课堂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教材、新课标、新课堂的挑战,如何“提质增效”成为了教师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为进一步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我校美术组教师带着教育初心,开展了一场特别的“云上”研习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聚焦新课标、构建新课堂”为主题,以教学观摩课、教学研讨为主要形式,老师们互相听取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教研成果,共同从反思中提炼新课堂的教学新思路。





教研进行时


Part.

1

活动主旨介绍


Part.

2

课堂展示:岭南版美术教材统整大单元课程


课例一:《走进传统民居》

课例二:《开平碉楼》

课例三:《传统民居的未来》


Part.

3

课例点评

Part.

4

教研沙龙房尚昆、钟国荣、王荟姝等专家

Part.

5

专家视点《大单元课程设计策略与方法》

Part.

6

活动总结



专家介绍

01

房尚昆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美术学科专家、国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审议专家组成员、国家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教科书副总主编、《中国书画》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副主编、广东省首批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全国优秀美术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美术教师”、“广东中华文化基金金质奖章”、广东省教育系统模范共产党员、深圳市“十佳师德标兵”等。


02图片

钟国荣


高级教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中国教育协会美术专委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教育厅学校美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美术与设计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教学论文曾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广东省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一等奖,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广东省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二等奖。


03图片

王荟姝


高级教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美育教研(艺术学科教学教研)改革项目组成员,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美术教研员。曾荣获广东省“强师工程”美术骨干教师、深圳市第三批教师继续教育授课专家、深圳市优秀教师,区“年度教师”等荣誉。广东省第十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参与者;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丛书编委;深圳市《综合实践活动指引》一年级编委;散文《吾心归处是吾乡》、诗文《平原贴》插画作者;《新生活校本课程教材》丛书副主编、插画作者。



潜心学习

共促成长



本次活动不仅为美术组的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也为构建教研共同体、拓宽教研教改新路径、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



教师心得


丁甜老师

听了三位老师的优秀课例和诸多专家的解说让我对自己的美术课有了深层的反思和理解。


以下是我的思考笔记:

1:教师课堂上做到少讲,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生成才能多

2: 在时空上进行拓展

3:提升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4:学生语言中提取一些重要信息,进行加工提炼

5: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拥有兴趣的驱动力,孩子便能够主动探寻新事物,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专注,全身心投入其中

6:大力提倡开展大单元并做到几下几点

(1):立足知识体系,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2):坚持问题导向,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

(3)基于学科融合,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

(4)注重过程评价,渗透大单元教学历程。


点击信纸丨展开心得


郭可欣老师

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以整体性的视野来整合课题内容、知识点主线、设计教学等,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大单元课题的设计需要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可以是一个单元的衔接,也可以是以主线为目标,独立分支的衔接,甚至跨学科之间都能以一个切入点为中心,把知识点串成一个串,也就是把日常独立的一课一练揉碎了再重新组合。

以上是我的一些听课感受和反思,感受颇深。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本次活动开阔了老师们的教学思路,实现了资源共享,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更多的还需在实践中总结。


点击信纸丨展开心得


吴越老师

通过今天学习,使我对单元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三节课程每节授课内容既有独立的知识点又环环相扣,同时体现了多学科大融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止。在本次教研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研读教材、真正了解走入学生、探索研讨教学形式,为教学不断注入生命活力。


我将会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提升自我,在思维碰撞中反思成长,从而领略更加美丽的教学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学过程。

点击信纸丨展开心得


钟楚玄老师

通过学习钟炜然老师、吴国斌老师和陈映红老师这三位老师分享的优质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三位老师经验丰富,对新课标的研究透彻。从中我感受到了面对美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要求,我们作为美术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我们陈旧课堂结构,遵循以学生为主,把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性思维和能力放在首位。


我们要努力要做合作型、创新型的美术教师,全方位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与艺术素养,成为出色的艺术教师。美育涵心,向美而行!

点击信纸丨展开心得


林俊越老师

在线上学习三位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学科大融合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三位老师对课堂有很好的把控程度与颇为渊博的知识面。

 

钟炜然老师《走进传统民居》一课,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单让学生从色彩、造型、材质上进行分享谈论;吴国斌老师的《开平碉楼》一课,从柱廊、拱券、山花、屋顶这些方面进行阐述,更加提出开平碉楼时代性的作用;而陈映红老师的《传统民居的未来》,围绕“传统建筑应该传承历史”、还是“旧改新用”等课题展开,内容既丰富又很好地将古今对比进行了无缝对接,很值得我们学习并研究。

点击信纸丨展开心得


黄浩妍老师

本学期通过“走向大单元的美术教学实践与探索”研讨活动,通过不同学段三节美术公开课《走进传统民居》、《开平碉楼》、《传统民居的未来》层层递进的学习与探索,本人受益匪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联系个人教学实际,以下是我的个人收获与观点。


一、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学习评价机制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新课标的实施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学习平台,我们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全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点击信纸丨展开心得


冯善钊老师

从岭南美术版教材出发,三节建筑课程,分别为走进传统民居、开平碉楼和传统民居的未来展开研学。对此,本节课的融合和知识点的分析贯穿了在一起,让三节课,类似的内容进行融合分享,探究再总结,让学生直观深刻的形成一个学习网,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更好地接受,更好地运用,更好的理解,是一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分享,让我们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创新深有启发。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新时代的教师利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融合课程标准新教材的使用,开拓了一条崭新的教学思路,为广大师生开创了教师学科融合的一个新篇章,同时让我感受到教师要学以致用,养成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好习惯,培养更优秀更全面,德智体美劳的新时代学生,让孩子们,对新事物有崭新的认识,努力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人。

点击信纸丨展开心得





新课标引领新课堂

新思路赋能新成长

教研活动虽落下帷幕

但我们全体教师

上下求索锤炼教学智慧

砥砺深耕持续创新的心

一直在路上!


官方微信

广州理工实验学校

电话:400-8366670

邮箱:admin@gzisths.com

地址: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团结山口路169号(镇龙地铁站旁)